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山西监管局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工作动态

财政部山西监管局:“五个突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化茧成蝶

   山西省各脱贫县党委政府紧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目标任务,把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突破口,强化“五个突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化茧成蝶,最大程度发挥财政涉农资金撬动乡村振兴的杠杆效应。

  一、政策谋划突出“准”。坚持全面、提前、精准提供政策保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忻州市偏关县出台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一是为乡村振兴固本,建立产业保障机制。出台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政策30条,夯实产业增收的“四梁八柱”。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优化提升特色产业,带动农户持续增收。二是为乡村振兴筑基,建立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持续推进“水电路”、“学医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等基本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积极整合水利、农业、电力、教育、民政等资金和服务资源,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高质量改善,进一步提升全县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三是为乡村振兴护航,建立深化扶智扶志“两扶”保障机制。坚持扶智扶志相结合,重点围绕“金牌育林工匠”、“石窑工匠”、“民宿管家”、“家庭管家”、“设施农业技术员”、“黄河长城故事金牌讲解员”等特色劳务品牌开展技能提升,持续推进脱贫群众素质和能力“双提升”工程,增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群众素能基础。 

  二、资产管理突出“精”。坚持分类施策,加强后续管理,积极推动各类扶贫项目资产收益长效化。如长治市壶关县坚持所有权与监管权相统一、受益权与管护权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升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的管理水平。一是管理专业化。资产投入向规模企业、种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实现合作经营专业管理,稳健运营。将规模化的设施蔬菜大棚,延伸发展育苗基地、旱地西红柿深加工厂,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实现扶贫项目资产的专业化、产业化、长效化发展。二是投向多元化。把扶贫资产投向经营良好收益稳定的多个经营主体或优势产业,实现多元化经营。将产业扶贫资金投入至发展光伏扶贫电站、旱地西红柿、豆角种植等多项产业,实现村级扶贫资产多元化发展。三是分配长效化。建立扶贫项目资产利益联结机制,因村因户施策,根据脱贫户收入情况和家庭情况,对光伏收益分档次分配,进行“按月分配”动态化调整,科学设置项目收益分配办法,确保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分配科学公正。 

  三、项目建设突出“实”。坚持将产业振兴作为根本之举,把项目建设作为夯实产业基础的关键。如吕梁市岚县高标准谋划项目、高标准建设项目,确保衔接资金和各类统筹资金使用到位,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夯实特色项目谋划。坚持立足当地特色谋划项目,打造以马铃薯产业为主,沙棘、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小杂粮加工等多种产业为辅的农业产业,推动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空间布局科学,产业结构合理,产品品质优良的农业产业格局,走出一条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科技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新路。二是务实推进项目建设。政府对项目分类推进,明确实施主体和管理办法,确保项目落实落地、建成见效;对设施农业项目,由乡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全程跟进各项审批流程落实;对入股分红类项目,由项目所在乡镇与主体共同商定,衔接资金入股到企业或合作社入股分红;对于增收类项目,吸纳当地劳动力稳定就业。三是严实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四个优先”,帮扶效益优先、示范引领优先、产业发展优先、群众意愿优先;坚持“三个不予”,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不予入库、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不予入库、未明确联农带农机制的项目不予入库;坚持“三公示一公告”制度,严格“村级申报、乡镇初审、主管部门审核、领导小组审定、省市备案”申报审批流程。充分发挥政府、群众和媒体监督作用,确保项目在阳光下运行。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 

  四、资金保障突出“广”。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坚持采取财政统筹、村级自筹、金融扶持、社会投资多种渠道集聚产业发展“本钱”。如忻州市宁武县丰富资金筹措渠道,一是资金统筹整合。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土地出让金、奖励资金用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用于新建屋顶光伏电站、效能提升电站等产业设施。二是鼓励村级自筹。用活村级现有账面自有资金和“清化收”回笼资金,将存量资金变为项目本金。三是加大金融扶持。使用专项基金用于集体经济组织贷款风险保证金,撬动贷款额度;抵押村集体资源、资产向银行贷款。四是吸引社会资本。鼓励工矿企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返乡创业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资本投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五、产业发展突出“优”。通过多年持续深耕发展,山西各农业县形成一系列延续性强、带动性高的优质产业,成为致富带富的动力源泉。如,一是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吕梁市岚县抓住全省“土豆革命”机遇,建设5000亩加工型马铃薯高标准建设基地,做大做强马铃薯主导产业,打造“三晋种薯第一县”“全国马铃薯主食化开发第一县”,初步形成了“土豆种—土豆花—土豆—土豆宴”全产业链发展、农业旅游文化三产融合的新模式,成为全县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二是庭院经济新业态进一步激活。忻州市静乐县围绕“果蔬种植、畜禽养殖、传统加工、餐饮民宿”四种主要庭院经济业态,不断探索丰富“小种植、小果木、小养殖、小加工、小餐饮”的“五小”庭院经济,切实把农家庭院“方寸地”建成“增收园”,将庭院经济发展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助推器”、激活乡村经济的“新引擎”。三是现代特色农业活力迸发。山西多县因地制宜发展反季蔬菜、设施花卉、食用菌产业项目,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依托小米、莜面、沙棘、山蘑菇、黑猪肉等地区特色农产品,打造形成“特”“优”农产品基地。推动小杂粮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小杂粮产业片区,持续提升小杂粮产业带农富农成效。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支持涉农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 


 

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6日